关于西药的说明

关于药片的问题,多数朋友一方面是充满着对其副作用的恐惧;一方面是陷入吃或不吃的纠结。

多数人可以依靠自我内在的力量走出失眠

多数人陷入失眠都不是病理性原因(诸如甲亢、心血管疾病、肠胃疾病等引起),而是心理性原因(对失眠现象的歪曲认知,以及不良的心态和行为)。因此对于多数人而言,都可以通过成长自己,释放自己内在的力量走出失眠。所以在ACT睡眠公社的讨论里,我们很少提及药物,因为多数时候并不需要药物。

自我力量和药物相结合,也是一种途径

如果一些朋友已经在服用药物,也没有关系,药物本身和自我力量并不冲突,这类朋友依然可以从ACT睡眠公社获取自我力量的启发。同时,我们要提醒的是,不要擅自使用药物,一定要在专业的医生指导下服用药物。

辩证看待药物,避免妖魔化药物

ACT睡眠公社始终提倡辩证的视角,避免非此即彼或非黑即白的看待事物。祖先的俗语讲的好“是药三分毒”,药物难免会有一定的副作用。这符合世界的基本规律,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都有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不存在没有“副作用”的事物。比如“钱”是好东西,但多了可能成为绑匪的目标;比如“勤奋”也是好东西,但过度的人可能忽略身体的承载力而燃烧生命;比如“补品”也是好东西,但是过度摄入也会伤身。所以,药物有副作用是正常的,我们不能因为其有副作用就完全否定药物。正如下面案例所言,在一些特殊情境下,药物是有其独特价值的。

非常焦虑,几天几夜几乎没怎么合眼,生无可恋,想死的心都有了。这个死不是随便说说的累死了,困死了,烦死了,是真真正正对自己生活很绝望,到这种地步了,活都要活不下去了,就先不要顾忌什么西药的副作用和依赖性。先配点安眠药,暂时缓解一下,让自己的身体缓一缓,有助于缓解焦虑。

节选自《案例5974》

当时配合着吃了一点安眠药,每天吃半颗,隔一天吃一次。其实半颗安眠药在药理上不起太大的作用,但是却是心里的安慰。调整了一段时间,我每晚都按时入睡,睡眠变得越来越好了,也渐渐的走出了失眠的阴影。

节选自《案例6280》

相信医生,减少吃与不吃的纠结

很多朋友一方面去医院找医生求治,一方面又对开回来的药物充满吃与不吃的纠结。其实背后反映出对医生的信任缺失。我们的建议是,如果我们决定要去医院求治,那么去前可以花些时间到医院官网上详细看看医生的介绍筛选心仪的医生,然后诊治的过程中毫不犹豫的相信对方,按照对方的嘱咐该怎么用药就怎么用药。我们要相信医生的专业性,实际他们在开药时会综合考虑依赖性等诸多问题。对于医生的信任问题,用我们祖先的俗语讲就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延展问题

一、什么是撤药反应?

就是停药后,短时间内睡眠质量比治疗前更差的现象。

二、产生强烈撤药反应的原因?

1、通常和减药过快有关系。也就是当我们长期使用某种药物,人体对其产生了适应性,一旦突然停药,会使人体功能紊乱,造成症状反而加重的现象。好比一个人摔了腿,用拐杖做康复训练,刚开始适应在拐杖帮助下走路,就突然把拐杖给人家撤了,自然难免会摔倒。

2、通常和心理有关系,也就是“恐惧停药”这只拦路虎。一停药就复发,很多时候并不是我们对药物形成了依赖,也不是药物失效了,而是心理上发生了变化,害怕,不吃药觉得心里没底,认为自己肯定摆脱不了药物。

三、正确停药的四个建议

1、尽量在医生指导下减药。一方面药物本身种类很多,成分啊功能有差异,专业性很强;一方面每个失眠的朋友自身的情况也不同,如果单凭我们自己网上查的只言片语对药物加加减减,等于把自己当小白鼠,难免会走冤枉路。所以推荐的方式是找到给你做诊断和开药的医生,寻求他们的帮助。

2、正确认识撤药反应。撤药反应不是洪水猛兽,出现撤药反应并不代表就复发了,也不代表我们对药物形成了依赖。只是代表身体从一种状态进入另一种状态需要适应期,就像一个毕业生进入新的工作环境需要适应期一样。

3、减药前尽量规律锻炼一段时间。更好的身体底子能更好的适应减药过程,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身体不适感;

4、按照一定的周期减药,每个周期内减少一定的量。比如可以按周为单位,第一周减到3/4,第二周减到2/4,第三周减到1/4,以此类推,直到减完为止。当然,这其中到底是按周为单位,还是按月为单位。以及到底每次减1/8,1/4,还是1/2,每个人的情况不同,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而定。包括总的减药时间也各有差异,有的人需要几周,有的人可能需要几个月。

同时还有个现象,减到最后是最难的,比如有的朋友到最后的1/4,一停就反应特别大。原因其实是越到后来,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变化越大,比如最开始从1片到3/4的时候,浓度变化其实是25%。但是从1/4到0片的时候,浓度变化其实是100%。

更多“补充篇”文章:

ACT睡眠公社研究文章。创作者:老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uimian.net.cn/4309

(2)

相关推荐

联络微信
联络微信
扫码关注
扫码关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