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规律作息

陷入失眠的朋友通常都有这种现象:比如感觉昨晚没睡好,今晚便早早的上床,期望通过早点上床能更早的入睡;同时第二天早上即便早都睡不着了,也要在床上多躺会儿,以便给自己创造更多的“休息”。然而这不仅无效还通常有害,从生物学角度看这在进一步打乱“昼夜节律”,从心理学角度这给“焦虑”提供了温床。相比刻意提前上床和延后起床的作息,更合理的方式是规律的作息。

所以我们在ACT睡眠公社的统计中会看到,25%的成功失眠自救者都提到“保持规律作息”是帮助自己走出失眠的有效行动。尤其是早上按时起床的规律作息。

保持规律作息
 【统计分析】如何睡个好觉?140个失眠自救者有话说

几点上床起床才是规律作息?

每个人的生物钟和昼夜节律都是有差异,没有绝对的标准。最理想的情况当然是老祖宗所讲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考虑到现代文明的现实性,想要完全做到这种状态也不太可能,同时“顺其自然”并不鼓励过于极端的看待事物和行事。所以一个最简单的指导原则便是:过去通常是几点上床起床的,现在维持即可。比如假设我们过去习惯于23:00上床7:00起床,现在依然这样做;而不要因为失眠把上床时间早早的调到21:00,把起床时间调到9:00。

规律作息利于重建昼夜节律

陷入失眠的朋友,生物钟和昼夜节律都是比较紊乱的,通俗讲就是该睡的时候没睡意该清醒的的时候犯困乏。通过文章《关于昼夜节律和神经递质》我们知道昼夜节律的影响因素较多,比如白天是否有接受到充足的光照、是否有适当的运动,是否有健康的饮食;还包括白天的生活是否充实,比如是否做到该工作工作该社交社交等等。

除开以上因素,规律的作息也是比较重要的一环。所以我们自己也会这样的生活经验,如果早上或白天过度赖床,是会增加夜晚入睡困难的。从另一个角度讲,早上赖床的行为会打乱白天的生活节奏,也是不利于夜晚睡眠,毕竟白天黑夜是整体相关的,“白天过得好,晚上才能睡得好”。

“睡眠效率”比“在床时间”更重要

睡眠效率=睡着时间/在床时间。举个例子:比如一位失眠的朋友,为了睡的更好,专门早早的21:00就上床准备睡觉(以前通常是23:00上床),虽然早早上床,然而在床上并没有睡着,辗转反侧,可能到了凌晨3:00才入睡。到了早上7点其实已经醒了,但担心自己睡的不够,便躺下等到9:00再起床,实际上多躺这段时间也并没有睡着,更多是一种迷迷糊糊的状态。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即便其在床上躺了12个小时(21:00-9:00),实际有效的睡眠是4小时(3:00-7:00),其睡眠效率为4/12≈33.3%。这是远低于正常人的睡眠效率的。

低睡眠效率通常会带来什么问题?更容易引发焦虑。当我们有大量的时间躺在床上而没有睡着时,便容易陷入到焦虑之中,越焦虑越难以睡个好觉。所以,单纯的延长在床时间不仅是无效的,更会对睡眠带来负面影响。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睡眠效率呢?按时起床便是一个有效的选择。无论我们昨天夜里睡的再差,早上都按时起床。起床后带着情绪和身体上的不适,白天依然《带着失眠,投入生活》,同时即使困倦也尽量不补眠(中午可以午休二三十分钟)。接着晚上依然《像个正常人一样睡觉》,无需提前上床,平时几点上床就几点上床。如此持续下去,我们会发现虽然躺在床上的时间并没有增加,但是真正睡着的时间却在增加,睡眠效率也便自然提高了。

回到上面的例子,我们不再早早上床和赖床补眠,而是维持23:00上床7:00起床的习惯,一开始可能依然只能睡4小时,但因为我们有相对充实和正常的白天生活,接下来一段时间则可能不断增加到4.5小时、5小时、5.5小时、6小时等更长点的时间。这就好比是在给手机充电,我们白天去做该做的事情把电量消耗光,晚上便能更好的充电。

回归正常人的视角看待问题

还可以再换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一个正常人的起床时间会是如何的呢?有的朋友可能会喜欢睡懒觉,但实际上也会固定时间起床,因为还要上班或者上学。这些生活事件确保了其起码在工作日是固定时间起床的。所以也可以说,我们像个正常人一样按时规律起床就可以了。这也是走出失眠的奇妙之处,很多时候并不需要刻意如何,而是做正常的生活该做的事情就解决问题了。

关于上床时间,尽量延续通常的上床时间就可以。同时不需要特别刻意的精确到几分几秒。有的时候可能提早个半小时,或者晚个半小时都没有问题。想想作为生活中的正常人,没有人会精确的规定自己必须分毫不差在22:00一定躺床上的。而陷入失眠的朋友往往会很刻意的要求自己在精确的时间里上床,其实背后隐含着对失眠的恐惧心理。

更多“行为篇”文章:

ACT睡眠公社研究文章。创作者:老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uimian.net.cn/4325

(2)

相关推荐

联络微信
联络微信
扫码关注
扫码关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