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失眠,投入生活

第二天早上再不舒服,准点起来上班去,看到同事还是笑,不要哭丧个脸,把所有的时间投入工作中,忘记失眠这件事(虽然已经不再象之前那样 24个小时都盘旋着失眠这件事,但还是会想)。下班后约同事喝茶逛街,不用太早回家。回家后把电视打开,听听音乐,逗逗猫,脑子里充实了,人就踏实了,没功夫想失眠的事。

节选自《案例5986》

清醒的对待自己,不欺骗、不逃避,承认自己出现问题,明确问题出在哪里。我的症结在于抑郁、失眠后,关注自我过多,有意无意的培育负面情绪的滋长,严重忽略周遭,一度包括小孩。失眠是会引起焦虑、恐慌,无法避免那就不避免,无法不想那就想,但是第二天的生活必须如常,即使带着焦虑,也要做我该做的事情。开始的时候,很痛苦,思绪时不时就会落到负面想法上,比如晚上又睡不着可怎么办,生病了怎么办,小孩怎么办……这个时候需要忍耐、承受,继续要做的事情,不要停下来。渐渐的,就会发现焦虑、恐惧依旧会来,但是,来就来了,这些都是稀松平常事,只是感受而已。 

节选自《案例6009》

当我们陷入失眠恶性循环的时候,一方面被焦虑或恐惧等情绪包围,一方面被头晕、头疼、心慌、胸闷、虚弱等身体症状缠身,我们惯常的反应当然会是解决这些问题。进而不断上网搜索信息一门心思研究如何摆脱失眠,执着于喝牛奶、泡脚、褪黑素、酸枣仁等等睡眠技巧的获取和实验,逢人也不忘抱怨或哭诉对失眠的焦虑恐惧借此发泄等等。毕竟我们不是神,精力、注意力以及心力是有限的,连日来各种方法用尽,想要摆脱失眠却无法摆脱的困境,令我们精神恍惚身体疲惫。此时的我们哪还有心思去管生活?所以在旁人眼里,我们像着了魔一般,过着歇斯底里的不正常生活:工作不管了,学习不顾了,兴趣没了,社交停了,家庭不关注了,孩子也提不起兴趣了,脑子里塞满了失眠这件事。

经历过的朋友会发现,越想要摆脱失眠越会失眠,而且造成“偏离生活”的不良状态,不良生活状态又会进一步加剧走出失眠的困难。其实我们真正需要做的是“带着失眠,投入生活”。

带着失眠投入生活到底有多重要?

在ACT睡眠公社的统计数据里,50%的成功自救者都提到“带着失眠,投入生活”是帮助其走出失眠的有效行为,这些朋友带着自己失眠后的情绪反应和身体症状,没有对自己的生活按下暂停键,而是依然投入生活。

带着失眠,投入生活
 【统计分析】如何睡个好觉?140个失眠自救者有话说

这里再次提醒我们要扭转一个认识误区:认为我们要治愈了失眠才能正常生活。实际的情况是:一门心思想要治愈失眠其实治愈不好,带着失眠投入生活反而是走出失眠的关键。

投入生活的过程,我们的注意力会放在工作、学习、家庭等具体行为上,此时会变相降低对失眠的关注,也便减少了恐惧和焦虑等情绪的滋生问题。当我们的精神和情绪处于更佳状态时,失眠自然会化解。

投入生活,有利于降低负性感受

带着失眠投入生活,不代表我们的焦虑和恐惧等情绪就会立即消失,也不代表我们头晕、头疼、胸闷、心慌、虚弱等身体症状会立即消除。伴随失眠而来的负性感受依然会有,但是当我们真正把注意力和精力投入生活时,我们便减少了对负性感受的关注,因此负性感受也会降低。

从生物结构上而言,负性感受是意识所无法控制的,比如我们无法随意控制此刻是高兴还是抑郁,是焦虑还是放松;但行为是意识可以控制的,比如无论焦虑还是放松,我们都可以继续做手里的事情,只是行为难度有所不同。重点在于,虽然我们无法控制负性感受,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行为降低负性感受,因为当我们把注意力投入到行为中时,投入到负性感受的注意力便自然降低,也便破解了“越关注负性感受越出现负性感受”的循环。

用老祖宗的智慧来总结则是:“一心不二用”,注意力投入生活便抑制了投入负性感受。用佛家的智慧来看则是:“痛苦=痛苦本身x抵抗”,当我们把注意力投向生活时,便消解了抵抗所带来的痛苦加倍问题。

投入生活,有利于神经系统自我修复

站在生物学的角度,我们投入生活而不再盯着失眠以及失眠所带来的情绪和身体反应时,我们便停止了向神经系统发送“我处在失眠的危险中,请提高警惕”的信号,负责战斗和逃跑本能的“交感神经”也便不会兴奋起来,我们的神经系统便有机会松弛下来,让长期紧绷而受损的植物神经系统获得难能可贵的自我修复机会。

投入生活,有利于提高睡眠驱力

文章《关于睡眠驱力和腺苷》向我们展示了这样一个科学图景:我们的腺苷水平直接影响我们的睡眠驱力,也就是我们的腺苷水平越高我们越有睡意。同时体内腺苷的水平,关键取决于白天的活动水平,如果白天我们积极的工作、学习、社交、照顾家庭、运动等,我们的能量和精力消耗自然就会比较充分,也便能积累充足的腺苷,夜间的睡眠驱动力自然就会比较足。相反,如果我们白天无所事事或者过度清闲,我们的能量和精力消耗就会不足,晚上的睡眠驱动力就会不足,也便难以入睡。

通过上述讨论种种讨论,相信大家已经感受到“带着失眠,投入生活”是多么重要,接下来我们探讨如果付诸实践。

承担自身社会角色的责任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社会角色,承担角色责任,努力去做该做的事情。如果我们是企业员工,尽力做好手里的工作;如果我们是父母,尽力做好老人赡养和子女教育工作;如果我们是子女,尽力为父母分担一些家庭事物;如果我们是学生,尽力在学习上拿出自己最好的状态。如果我们同时是多个角色,比如在公司是员工在家里是父母,比如在学校是学生在家里是子女,那么则同时尽力做好多个角色该做的事情。

无论情绪和身体如何的不适,我们都承担起自己社会角色的责任,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这便是对“带着失眠,投入生活”最基本的实践。

这个过程也是践行“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的过程:接纳失眠存在,不再执着于“解决了失眠再重新生活”的想法,该工作工作该学习学习该照顾家庭照顾家庭;接纳恐惧和焦虑情绪的存在,不再执着于“赶走恐惧和焦虑”的想法,带着恐惧和焦虑继续完成今天的工作内容完成今天的学习目标完成今天的家庭事务。

保持耐心,一步步慢慢回到生活

对于已经长时间陷入失眠恶性循环,情绪和身体反应都极度糟糕,整个生活已经完全乱了套的朋友,要求其立马意识到自己作为公司员工,或父母,或子女,或学生的责任并立即全面的行动起来,的确是一件蛮挑战的事情。加上有的朋友的工作正好又是特别消耗脑力的复杂智力型工作,更是增加了挑战的难度。此时可以用渐进的方式一步步回归生活:

比如一开始可以从一些简单的偏体力的事情做起,如果我们是上班族可以主动承担一些诸如资料交接等跑上跑下需要体力消耗的工作,如果我们是父母可以多下厨房给家人和孩子做做三餐,如果我们是学生在学校可以多给同学帮帮忙在家可以多帮父母分担家务。从这些简单的事情做起,一方面做的过程中便能逐渐感受到情绪和身体不良感受的降低,一方面也在行动中获得了自我改变的信心。在获得自我改变的信心后,一步步去做难度更大的事情。

为所当为≠完美完成

去做我们的社会角色应该做的事情,不代表我们要完美的完成我们要做的事情。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即便是一个情绪和身体都处在巅峰的人,也无法把工作中的每件事情做好,无法把家庭里的每件事处理好。更何况当前的我们还处在情绪和身体的低谷期。去做就好,做就是成功的一半。顺其自然的看待结果,无论好坏都接受它。

行动不但改善睡眠,更会改变性格和人生

在文章《我们为什么会失眠》已经指出,失眠的朋友或多或少都会有个人中心、敏感、完美主义等个性特质。这些个性特质往往都是经年累月积累的结果,想要做以适当改善是件十分困难的事情。而失眠给了我们一个契机,让我们不但有机会重新审视自己的性格特征,更是在承担自己社会角色的行动过程中重新历练自己的性格,最终达到更佳的人生状态。

更多“行为篇”文章:

ACT睡眠公社研究文章。创作者:老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uimian.net.cn/4331

Like (2)

相关推荐

联络微信
联络微信
扫码关注
扫码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