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执着于恢复到从前的睡眠状态

陷入失眠恶性循环的我们难免会回想自己曾经的睡眠状态。可能曾经我们从来不知失眠为何物,可能曾经我们雷打不动一觉到天亮,一对比现在的情况便感觉糟糕至极。因此我们的内心会不自主的设定一个目标:恢复到从前的睡眠状态。然而这样的想法往往是不利的甚至是危险的。

随着年龄增长,睡眠需求会自然下降

我们的睡眠不是铁板一块,而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自然下降的。比如刚出生的婴儿,一天要睡近20小时,到了小学就变成10小时左右,到了高中差不多就8小时了,到了老年更是又浅又短。

这种自然下降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生理原因,也就是随着人体新陈代谢等能力的变化,对睡眠的需求是有变化的;二是生活原因,也就是随着年龄增长,生活的复杂度是在不断加大的。比如婴儿期完全自由玩耍,初高中就要面临升学压力了,大学毕业要面临工作压力,结婚后面临家庭压力,有了孩子更是面临上有老下有小的无形压力,加上还有工作和亲属等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复杂度越来越高的生活,是会无形中降低我们的睡眠质量的。

失眠的负性记忆,会持久的影响我们

一旦有过失眠经历,我们会对失眠形成特别负性的记忆。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我们会在很长的周期内都受到这种负性记忆的困扰,典型表现就是一到晚上就紧张就害怕。这种负性记忆也会让我们难以回到从前。

不是回到从前,而是找到新的平衡

可能你会问:照这么看,回不到从前了,那该怎么办呢?核心在于:“不是回到从前的状态,而是找到新的平衡。”比如学生期间的生活方式和工作后的生活方式显然不同,比如有孩子和没孩子的生活显然不同。不同的生活方式下,睡眠状态也会有差异。我们很难要求自己回到过去的生活方式,也很难要求自己回到过去的睡眠状态。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变化后,我们都需要重新寻找平衡。

到现在,快2个月时间,晚上准时11点睡觉,早上5点30分起床,入睡不再是件恐怖的事情,梦也少了。如果到睡觉时间,的确不想睡觉或者半夜醒过来没了困意,就起来做些事情,比如看书,收拾孩子的玩具房,准备明天的早餐……其实,这不是回归过去的生活,而是找到新的平衡。 

节选自《案例6009》

小心变相抵抗和挣扎的陷阱

《失眠只是一种睡不着的状态》《接纳和允许失眠存在》等文章都在反复阐述:失眠本身不是什么问题,就像感冒一样普遍,只要我们以一种顺其自然的心态接纳和允许它存在,继续好好生活以及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它会悄悄来的也会悄悄的走。但是如果我们设定一个要恢复到从前状态的目标,实际暗含着我们想要“摆脱”它。一旦处在这种心态,加上始终达不到“恢复到从前状态”的目标,就容易使我们的神经系统持续处于紧张状态,最终一步步进入失眠的恶性循环。

更多“误区篇”文章:

ACT睡眠公社研究文章。创作者:老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uimian.net.cn/4363

(0)

相关推荐

联络微信
联络微信
扫码关注
扫码关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