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我一心想攻克失眠,做了很多可笑又可气的事情!我对周遭失去了兴趣,对工作敷衍了事,对父母的付出理所当然,因为我认为是失眠害得我没有精神!对老公苛刻,对孩子也不怎么管了,公婆体谅我,什么事都不让我做让我好好休息!可是这样一点都没有改善我的睡眠!
节选自《案例6066》
失眠只是一种睡不着的状态,无需摆脱
正如文章《失眠只是一种睡不着的状态》所言,如同自然界有正负电荷,有雌雄公母,有波峰波谷,我们的睡眠也有“睡得着”和“睡不着”的状态。只要不陷入“过度关注”、“负性情绪”、“挣扎行为”,失眠自然的来,也会自然的走。
失眠不但不是问题,而且通常还带有一定的生存功能,如果应对合理并积极反思,可以更好的帮助我们面对人生。
“失眠的深夜是最靠近自己灵魂的一刻。利用这个机会好好和自己聊聊,反省自己”
“失眠给予了我很多,痛并快乐着,这可能就叫做成长”
“我学会了放下,真的放下,开始对老公好,体谅老公的辛苦,关心爸妈、公婆,对孩子好,对同事热情!”
“我开始试着多换位思考,多对人微笑,多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他人的幸福上。在为别人着想和做事的过程中,我发现得到的快乐比独占要多得多。这个是我这段时间最大的收获。 ”
“有时候我觉得,失眠者是上帝的宠儿,失眠让我们有机会修炼自己,提升自己,这是倒头就睡的人们很难得到的生命经验和灵魂的洗礼。从今天起,希望所有失眠的朋友们抱着轻松好玩的心态来看待失眠,来享受这难得的修炼。”
节选自《感恩失眠带来的收获》
摆脱失眠,会强化对失眠的过度关注
当我们有“摆脱失眠”的想法时,我往往开始抛下生活的一切,对家庭对孩子对朋友不管不顾。不停的上网搜索失眠相关信息;不停的寻医问药;执着于静音耳塞、助眠音乐、喝牛奶、褪黑素等立竿见影等睡眠技巧等等;不再参加公司或朋友聚会,不再有夜晚娱乐活动,不再出门旅行。这一切行为背后的动机都是“失眠是可怕的,我要立即摆脱它”。正如《避免过度关注睡眠的误区》所言,这些行为是在间接加强我们对失眠的关注,是在间接的强化失眠恐惧和焦虑。
接纳和允许失眠存在才是关键
正如文章《接纳和允许失眠存在》所言,从生物学角度来看,当我们接纳和允许失眠存在时,我们便停止向神经系统发送“我有危险”的刺激信号,促进了生理系统重新进入安息状态;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当我们接纳和允许失眠存在时,我们便化解了“过度关注”的问题,这便为阻断失眠的恶性循环提供了基础;从生活经验的角度来看,正如我们掉入流沙,越是挣扎越是深陷,接纳已经在流沙中的现实才能有机会在流沙中生存。
带着失眠,投入生活
正如文章《带着失眠,投入生活》所言,在ACT睡眠公社的统计数据里,45%的成功自救者都提到“行动起来,重新投入工作、学习、生活”是帮助其走出失眠的有效行为,这些朋友带着自己失眠后的情绪反应和身体症状,没有对自己的生活按下暂停键,而是依然投入生活。这里再次提醒我们要扭转一个认识误区:认为我们要治愈了失眠才能正常生活。实际的情况是:一门心思想要治愈失眠其实治愈不好,带着失眠投入生活反而是走出失眠的关键。
更多“误区篇”文章:
- 避免过度关注睡眠的误区
- 避免一心想要摆脱失眠的误区
- 避免过度搜索失眠信息的误区
- 避免不停抱怨和倾诉的误区
- 避免执着于立竿见影的睡眠技巧的误区
- 避免想要走出失眠后再xxx的想法误区
- 避免执着于睡眠时长的误区
- 避免执着于入睡速度的误区
- 避免强迫自己睡觉的误区
- 避免执着于追求完美睡眠环境的误区
- 避免执着于恢复到从前的睡眠状态
- 避免认为自己整夜没睡的误区
- 避免半夜反复看时间的误区
- 避免刻意早上床准备睡觉的误区
- 避免刻意清晨赖床补眠的误区
- 避免白天寻找一切机会补眠的误区
- 避免刻意请假或辞职休养的误区
- 避免过度刷手机的误区
- 避免因为失眠而放弃爱好的误区
- 避免因为失眠而减少社交活动的误区
- 避免因为失眠而忽视亲朋好友的误区
- 避免假接纳和假放下的误区
- 避免过度担心容貌的误区
- 避免过度清闲,生活无所事事
ACT睡眠公社研究文章。创作者:老蟹,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shuimian.net.cn/6073